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其他> 正文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形势浅析

内容提示:2011年经济增长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经济增速将从二季度开始触底回升,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扩张,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局面明显改善,从而使得社会产出缺口逐渐修复,需求面上的通胀压力持续加大。

  2010年,在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的背景下,受产出缺口扩张、宽裕流动性依旧、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及正翘尾效应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总体物价水平持续回升,并于年底见顶。展望2011年,面对波诡云谲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物价走势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预计2011年上半年总体物价见顶回落

  在包括产出缺口扩张、工业品产能过剩、食品通胀压力减弱等多重下拉因素和年初较高翘尾因素的对冲平衡下,2011年上半年物价上行压力将见顶适度回落。

  (一)社会总需求继续放缓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真实经济需求是决定通胀走势的根本要素。在经济减速的背景下,由于全社会总需求低于总供给,产出缺口持续存在,从而导致货币向通胀的传导渠道梗阻,即使是流动性泛滥也无法推动通胀压力上行。

  由于全球经济弱势复苏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加上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和整治地方融资平台等政策导致投资和消费需求紧缩,2011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速仍将惯性回落并震荡寻底。随着经济增速和总需求持续放缓,2011年上半年社会产出缺口仍难以修复,这将抑制通胀压力上行,推动物价继续平缓回落。产出缺口的确定尚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方法,我们可以用PMI分项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与产成品库存指数之差来衡量代表经济活跃程度的社会供需缺口,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产出缺口的变化趋势。从历史经验来看,产出缺口和GDP对CPI和PPI都有一定的领先性。2010年下半年以来供需缺口呈下降趋势,GDP更是连续几个季度回落,这表明2011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会继续趋缓。

  (二)货币供给对通胀的滞后推升效应已于2010年底见顶回落

  虽然自2008年末以来高速投放的货币信贷造成的宽裕流动性局面犹存。但是,随着2010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全年信贷规模和投放节奏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加强对楼市信贷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贷款增速明显回落,同时央行也频繁运用多种工具收紧流动性,这都导致货币增速的快速回落。由于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仍可能趋于常规化,货币增速再度陡升的概率较小。M1同比增速在2010年1月见顶后持续回落,这一趋向有望延续到2011年上半年。

  我国经济复苏周期的历史经验表明,M1对CPI存在着12个月左右的较为稳定的先行关系。这就意味着与2010年1月份见顶的M1增速对CPI的滞后推升效应持续至2010年12月份左右已达到高点。2011年上半年货币推动的通胀压力将逐步回落。

  (三)食品价格对CPI的推动作用有所减弱

  2010年,食品通胀压力不断走高是CPI持续回升的主导因素。而2011年上半年,猪肉、粮食等主要食用农产品价格涨势放缓,对CPI的拉升作用将明显减弱。

  由于2010年6月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猪粮比价重回盈亏平衡点以上,养猪业从前期的全面亏损进入到全面盈利阶段。而从2010年年中以后,生猪存栏和母猪存栏这两大判断未来猪肉供应和猪价变动的关键指标均出现连续反弹,这意味着2010四季度末开始猪肉供给压力将明显减弱。排除严重疫情和自然灾害等突发性因素,2011年春节过后猪肉价格将高位回调,对CPI的拉升作用也将相应减弱。

  2010年虽然由于自然灾害冲击较大,夏粮出现减产,但中国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七成以上,2010年秋粮增产较多,粮食再获丰收。秋粮的增产使得2011年上半年国内粮价出现大幅飙升的概率不大。同时由于2010年全国秋粮播种面积再度增加,短期内不用过于担心粮食产量问题。而由于我国粮食市场独立性较高,国际粮价疯涨对国内粮价影响有限。最后,国家相关部门还可以使用粮食储备和粮食最低收购价这两大手段有效稳定粮价。
  二、潜在通胀压力推动2011年下半年物价重回上行通道

  尽管2011年上半年物价可能因一些下拉因素而出现平缓略降,但包括食品价格继续上涨、资源品调价和工资上涨等潜在通胀压力仍将长期存在,同时可能在2011年下半年还将明显加大,这使得2011年下半年物价将触底回升,全年涨幅不会低于2010年通胀水平。

  (一)经济增速回升导致的产出缺口修复推动物价上涨

  虽然2010年四季度至2011年初的一段时期,受基数因素、政策主动调整及外需下滑影响,国内经济增速仍将惯性回落。但是,这种经济下行风险具有可控性和递减性。经过几个季度的调整,随着以扩大内需、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大量新投资项目开工、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加大和房地产行业步入良性循环等将推动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政策,将推动消费继续稳步增长;由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二次探底概率不大,2011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弱势复苏,未来出口增速不会明显下滑。

  综上所述,2011年经济增长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经济增速将从二季度开始触底回升,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扩张,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局面明显改善,从而使得社会产出缺口逐渐修复,需求面上的通胀压力持续加大。

  (二)长期来看,食品价格仍然处于上升通道

  虽然2010年四季度以后,食品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成本持续上涨和土地供给受限这两大基础性因素使得食品价格仍处长期上升通道,2011年食品价格仍然会是推高整体通胀水平的主要驱动力。

  一方面,农业生产包括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成本日益提高推动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生产环节的农用生产资料、农民劳动力价格、与养殖成本有关的国际大宗商品等价格都在不断提高,油价、人工费用和包装费用等流通环节成本也在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限的土地被转向工业和商住用途,因此,未来长期存在的土地资源紧缺局面也将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

  具体来看食品价格分项,首先,2011年猪肉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2011年初猪价的高位回调可能促使养殖户加快生猪出栏的速度和减少补栏数量,这将导致中长期生猪供应减少。同时,饲料和人工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60%以上,玉米等饲料成本、人工费用等都将长期上涨;下半年较为集中的节假日将拉动猪肉消费需求回升。其次,在未来相当长时期,粮食价格将稳定上涨。当前全球粮价已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这会对国内粮价起到一定的输入性影响。未来我国粮食紧平衡将成为常态。而耕地减少和务农机会成本上升这一趋势导致的“无地可种”、“无人种地”局面决定了粮食价格将长期稳定上行。

  (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继续推进将推升通胀压力

  随着近年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公用事业产品调价频率的加快,此类产品长期积累的通胀压力正逐渐得到释放。这主要体现在对CPI统计权重中居住类、交通及通信类等非食品价格的影响。2010年居住类在CPI中的比重为15%。其中,水、电、燃气等子项价格占居住类比重的40.8%。因此,水、电、气等资源品价格占CPI的比重约为6.1%,加上成品油价格作为车用燃料子项在CPI中比重为0.33%,整个资源品价格占CPI的比重为6.4%,与猪肉和粮食在CPI中的比重之和相当。2011年政府可能进一步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大部分地区可能会上调水、燃气等价格。如果2011年居民用水、电、燃料均上涨10%,则将直接拉动CPI上涨0.64个百分点。而且,这还没有考虑到2011年CPI权重将进行调整。2011年居住类、188金宝搏亚洲登录欢迎您 类、娱乐教育文化类价格权重将上升,食品类权重将下降。未来虽然中国CPI中的居住类价格权重还无法很快达到美国42%左右的水平,但是2011年如果居住类权重上升到20%左右,也将明显放大资源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

  (四)国际货币泛滥和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将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

  国际输入的成本推动因素逐渐成为我国通胀生成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外贸收支改善,加上欧美发达经济体纷纷预热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未来资本加速流入将加大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和强化通胀的货币环境。除了全球流动性宽松带来的货币输入因素以外,输入性通胀压力主要来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美联储重启购买国债的计划即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已经毫无悬念。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也将延续宽松货币环境。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激发市场避险需求,造成美元持续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未来全球经济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实体经济对大宗商品需求依然疲弱,国际货币泛滥仍可能支撑原油、黄金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扬。

  国际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会先后传导至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和下游最终消费品价格,从而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PMI分项指标中的购进价格指数与PPI具有高度的一致性。PMI购进指数的变化充分预示了未来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变化趋势。近期购进价格指数的持续回升表明,进口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国内通胀压力。

  (五)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将助推整体物价上涨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或即将经过“刘易斯拐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成为一个长期持续存在的现象。近两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出现“民工荒”,并逐渐向内陆蔓延,这种人口结构变化意味着年轻熟练技工供给的缺乏,凸显了农民工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必将推高制造业、服务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劳动力成本,迫使企业在无法保证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上涨同步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转移成本。用工成本存在上升压力的并非只有农民工,未来收入分配中劳动力要素的占比必然会持续上升,生产成本会随着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居民消费者价格必然会反映这种变化,预计CPI上升的压力将会伴随着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整个过程。
  三、2011年物价运行将呈震荡回升态势

  综上所述,2011年影响我国物价运行的下拉因素和上行压力并存。在经济增速惯性回落、货币推动因素见顶回落、短期食品通胀压力缓解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2011年上半年,我国物价水平将在上行见顶后平缓略降,但由于上半年正翘尾因素较明显,物价回落幅度非常有限。年中以后,随着经济增速回升后的产出缺口修复、食品通胀压力和劳动力成本长期走高、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总体物价水平将在触底后持续回升。总体而言,2011年物价运行将呈现震荡回升态势。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并在政策及时的调控下,2011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在3.5%-4%。虽然全年涨幅可能超过2010年水平,但2011年总体通胀仍将处于相对温和的可控状态。

  2011年将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多种物价潜在上涨因素依然长期存在,通胀压力仍有可能卷土重来并突出显现。因此,政府有必要运用包括经济、行政等政策手段在内的组合拳,加强对通胀预期的及时有效管理。一是要把握好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方式、力度和时机,继续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有效管理社会通胀预期。二是要采取综合措施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提高劳动生产率抑制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胀;降低大宗商品需求波动幅度,鼓励企业“走出去”,增加对国外相关行业产能扩大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配置资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