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其他> 正文

2013年中国对“信息传递”式网络教育的反思

188bet金宝搏网站 网讯:
内容提要:在“知识建构式”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探究、反思,将网络信息转化成自我知识,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交流,将自我知识融入网络学习环境中,促进整个学习环境的发展。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促生了网络教育,通过 “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独特的学习环境,使不同地理位置的学习者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学习。但是网络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网络教育的开展也要符合教育的规律,适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在“信息传递”式网络教育文化中,学习被认为是一种系统的“刺激—反应”行为过程。“教”被看作是单向信息流传输;“学”被等同于的“信息的接收”。教师通过“学习者发帖的次数、网络登录时间、作业上传情况”等方法控制学生的学习,学习者通过阅读学习资源、发帖提问等方式开展学习。这种方式将学习过程简单化,学习者总是面对封闭、静态、孤寂的网络学习资源,学习热情势必会逐渐减退,出现“学期初学员爆满,过程中学员流失,学期末门庭冷落”的状况。
这种方式主要的教学危害是“假学习”的现象,所谓“假学习”是指“网络信息”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学习者的“认识结构”。奥苏贝尔认为“只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识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才能发生”。因此网络学习中,即使学习者得到“信息”,也并不意味着进行了“意义学习”。只有学习者将信息进行加工,与自己的“认识结构”相融合,才能形成自己的新知识,扩大自己的认识结构。传统的网络教育关注“信息”提供,但没有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将学习过程简单的等同于信息的得到,事实上,如果网络信息没有融入学习者的认识结构中,“意义学习”也就不会发生,就会出现上述的“假学习”。
情境认识学习模式指出“知识”是分散在每一个人的周边世界,学习者通过与其所在环境的沟通交流、建构知识。 “知识习得”是学习者实际地参与活动,参与文化实践,形成个人同周边世界交互作用的能力,学习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者与客观事物、他人、自己的对话交流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学习理论,网络教育就需要利用网络创建学习者的沟通、交流的环境,为学习者与客观事物、他人、自己的交流互动提供条件和空间,实现三位一体的对话实践:第一,学习者与客体的对话。学习者面对网络学习资源,发现其中的学习问题,概述其中的知识与技能;第二,学习者与自我对话。在对学习资源分析和概述的基础上,开展反思学习,将新知识技能融入自己的认识结构中;第三学习者与他人对话。利用学习的知识与他人交流,将个人知识转向共同知识。在“知识建构式”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探究、反思,将网络信息转化成自我知识,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交流,将自我知识融入网络学习环境中,促进整个学习环境的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