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报告> 金融保险> 投资> 正文

2015-2020年中国基金会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可行性报告

前言

中国有着悠久的民间慈善历史。与基金会相似的“类基金会”组织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隋朝的义仓和宋朝的义庄、义田。义庄是靠捐赠、捐献和购买田产形成的公益田庄,其收益一般用于兴办学堂、资助应举赴考等公益活动,最著名的当属北宋以来延续数百年的“范氏义庄”。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公社化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义庄等传统公益组织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一方面全能政府几乎包揽所有社会事务,挤压了公益组织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长期的平均主义和物资匮乏使公益慈善失去了发展的经济基础。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基金会的蛰伏期。在建国初期,民间的慈善活动基本停止,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由国家和集体统一安排,人们在一种财富相对平均的条件下生活,收入没有大的差别。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基金会的恢复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以及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批公益性基金会的产生。1981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公益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1982年宋庆龄基金会成立,同年设立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89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这些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基金会的开始。国务院1988年发布的《基金会管理办法》和1989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基金会正式纳入政府管理的范围。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国基金会的改革探索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把原来由企业和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转移到社会,使越来越多的非营利性组织应运而生。1993年中华环保基金会、1994年中国第一家综合性的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相继成立。1998年,国家民政部设立民间组织管理局。同年11月,国务院修订并发布新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这标志着中国的基金会管理开始完善。
第四阶段:20世纪初至今——中国基金会的转型发展期。2l世纪初,中国基金会历史上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WTO给中国包括基金会在内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机遇;二是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的出台,规定了私募基金,这标志着中国基金会及其管理制度开始转型;三是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将《宪法》规定的保护非公有财产的规定落实到法律层面,加大了对基金会财产的保护。
自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整个基金会行业快速发展。总报告中指出,截止到2015年5月28日,全国登记注册的基金会数量为4411家,其中公募基金会1508家,私募基金会2903家。
2004-2014年中国基金会数量发展趋势
年份
私募
公募
合计
2004
180
565
745
2005
245
646
891
2006
350
706
1056
2007
496
784
1280
2008
656
877
1533
2009
846
978
1824
2010
1114
1098
2212
2011
1396
1212
2608
2012
1705
1316
3021
2013
2220
1420
3640
2014
2850
1500
4350
2015年5月28日
2903
1508
4411
数据来源:基金会数据中心网
本基金会行业研究报告是智研咨询公司的研究成果,通过文字、图表向您详尽描述您所处的行业形势,为您提供详尽的内容。智研咨询在其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建立起了完善的产业研究体系,一整套的产业研究方法一直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本中国基金会行业研究报告是2014-2015年度,目前国内最全面、研究最为深入、数据资源最为强大的研究报告产品,为您的投资带来极大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智研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知识产权局、188bet金宝搏网站 提供的最新行业运行数据为基础,验证于与我们建立联系的全国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的权威统计资料。
报告揭示了中国基金会行业市场潜在需求与市场机会,报告对中国基金会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并分析了中国基金会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基金会 发展背景及发展环境分析 1
第一节 基金会的定义、分类及基本属性 1
一、基金会定义 1
(1)大陆法系的定义 1
(2)英美法系的定义 1
(3)中国的定义 1
二、基金会分类 2
(1)美国基金会分类 2
(2)中国基金会分类 4
三、基金会基本属性 5
(1)公益性 5
(2)非营利性 5
(3)非政府性 5
(4)基金信托性 5
第二节 现代基金会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6
一、西方基金会发展历程分析 6
二、中国基金会发展历程分析 7
三、中国基金会发展特点分析 8
(1)自上而下 8
(2)公益导向 9
(3)聚财为主 9
(4)项目主导 9
(5)规模零散 10
第三节 基金会的产权特征及治理结构分析 10
一、基金会产权特征分析 10
(1)产权主体分离 10
(2)所有者缺位 10
(3)使用权受限 11
(4)无自由转让权 11
(5)受益主体虚拟化 11
二、基金会治理结构分析 12
(1)基金会利益相关者及其权利义务分析 12
(2)三类典型的产权结构及其治理特点分析 14
第四节 基金会发展环境PEST分析 15
一、基金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15
(1)基金会管理体制分析 15
(2)基金会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分析 16
二、基金会发展经济环境分析 20
三、基金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22
四、基金会发展技术环境分析 37
第二章美国基金会发展状况及运作分析 39
第一节 美国基金会发展状况分析 39
第二节 美国基金会兴盛的原因分析 40
第三节 美国基金会的理事会运作模式分析 43
第四节 美国基金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9
第三章 2014-2015年中国基金会发展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 52
第一节 基金会发展规模分析 52
第二节 基金会竞争格局分析 54
第三节 基金会活动领域分析 56
一、基金会活动领域分布情况分析 56
二、公募与非公募基金会活动领域比较分析 58
第四节 基金会区域市场分析 59
一、江苏省基金会市场分析 59
二、北京市基金会市场分析 60
三、广东省基金会市场分析 61
四、浙江省基金会市场分析 62
五、湖南省基金会市场分析 63
六、上海市基金会市场分析 65
七、福建省基金会市场分析 66
八、四川省基金会市场分析 67
九、内蒙古自治区基金会市场分析 68
十、河南省基金会市场分析 69
第四章 2014-2015年中国基金会成立及运营模式分析 70
第一节 基金会设立条件及流程分析 70
一、基金会设立条件分析 70
二、基金会登记管理制度分析 70
三、基金会设立流程分析 72
第二节 基金会治理模式及治理结构分析 73
一、基金会治理与公司治理比较分析 73
(1)财产权结构比较分析 73
(2)绩效观察度比较分析 74
(3)资源依赖度比较分析 74
(4)公共关联度比较分析 75
二、基金会治理的法律规范分析 76
(1)基础性规范分析 76
(2)强制性规范分析 77
(3)禁止性规范分析 79
(4)诱致性规范分析 81
三、不同法系基金会治理模式的区别 82
(1)治理原则不同 82
(2)治理机制不同 82
(3)治理对象不同 83
四、中国基金会治理模式分析 84
(1)单中心主义的行政监管模式 84
(2)多中心主义的法律治理模式 86
五、基金会法人治理结构分析 88
(1)基金会法人治理机构内涵 88
(2)基金会法人治理机构的现实缺陷 90
(3)基金会法人治理机构的完善建议 92
第三节 委托代理视角下基金会运作模式分析 95
一、传统基金会运作模式分析 95
二、新型基金会运作模式分析 96
第四节 基金会资金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 98
第五节 基金会公信力危机及公信力建设分析 107
第五章 2014-2015年中国高校基金会发展及持续运营分析 109
第一节 高校基金会发展现状分析 109
一、高校基金会发展概况 109
二、高校基金会发展规模分析 110
(1)数量规模分析 110
(2)资产规模分析 111
(3)收支规模分析 113
三、高校基金会竞争格局分析 114
第二节 高校基金会筹资策略分析 116
一、高校基金会筹资现状分析 116
二、高校基金会筹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116
三、高校基金会筹资策略建议 118
第三节 高校基金会投资策略分析 119
一、高校基金会投资的必要性分析 119
二、高校基金会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119
三、高校基金会投资策略建议 121
第四节 高校基金会内部治理分析 122
一、建立责任划分明确的组织 122
二、建立规范管理的规章制度 122
三、实行有效的财务监控 123
第五节 高校基金会发展战略分析 123
一、影响高校基金会发展的原因分析 123
二、高校基金会发展趋势分析 124
三、高校基金会发展战略分析 125
第六章 2014-2015年中国企业基金会发展及持续运营分析 127
第一节 企业基金会发展现状分析 127
一、企业基金会发展概况 127
二、企业基金会发展规模分析 127
(1)数量规模分析 127
(2)资产规模分析 128
(3)收支规模分析 129
三、企业基金会竞争格局分析 130
第二节 企业成立基金会的价值分析 131
一、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131
二、享受税收减免优惠 131
三、方便开展公益营销 132
四、提升企业公共形象 132
五、提升慈善资源效率 132
第三节 英国家族基金会治理模式分析 133
一、英国家族基金会发展简介 133
二、英国家族基金会宗旨和资助对象 133
三、英国家族基金会组织结构分析 134
四、英国家族基金会内部治理分析 134
五、英国家族基金会风险管理分析 135
六、英国家族基金会信息披露分析 135
第四节 企业基金会战略式慈善分析 136
一、战略式慈善寻求公益与商业的平衡 136
二、战略式慈善原则分析 137
三、战略式慈善实施路径选择模型分析 138
四、战略式慈善实施案例分析 139
第五节 企业基金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40
一、企业基金会发展趋势分析 140
二、企业基金会发展前景分析 143
第七章 2014-2015年国内外领先基金会发展及运作分析 144
第一节 国外领先基金会发展及运作分析 144
一、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144
(1)机构简况 144
(2)竞争力分析 146
二、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 147
(1)机构简况 147
(2)竞争力分析 155
第二节 国内领先公募基金会发展及运作分析 156
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156
(1)机构简况 156
(2)竞争力分析 166
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67
(1)机构简况 167
(2)竞争力分析 168
第三节 国内领先高校基金会发展及运作分析 169
一、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169
(1)机构简况 169
(2)竞争力分析 170
二、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 170
(1)机构简况 170
(2)竞争力分析 171
三、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 172
(1)机构简况 172
(2)竞争力分析 173
第八章 2015-2020年中国基金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74
第一节 基金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174
一、基金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174
二、基金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174
造成我国基金会发展的困境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法制不健全;与政府关系不顺;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公众支持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
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和个人收入水平对基金会的发展速度影响显著。
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特别市场中企业的成熟程度,影响企业在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成熟的企业具有社会主体意识,重视的是企业的整体社会效益,追求企业在市场中的长期存续,而不是把获得短期效益作为企业的主要目的。对一个追求社会效益的企业来说,捐赠带来三项最重要的好处:改善公司的形象、提高员工的参与和士气、改进与顾客的关系。
但是,在中国国有国营企业捐赠主要靠的是政府行政化的动员机制,例如企业领导人需要依靠捐赠来建立政绩,就是一种变相的行政指派。而这种行政化动员机制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其基本原因在于国营企业财政软预算的状况多年来尚未得到彻底改变。企业捐赠动机由此受到扭曲。这种中国国有企业所特有的出自建立政绩或者完成指派任务的动机是与市场体制格格不入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持这种动机的企业就越少。所以,就这一点而言,企业捐赠动机的变化也可以作为企业市场化程度相对提高的一个衡量尺度。
不过,上海地区企业捐赠调查发现,外商投资(包括合作)企业未捐赠比例高于内资企业,认为捐赠“没有必要”的比例(20%)也高于内资企业。如何解释市场化程度相对高的外商投资(包括合作)企业对所在国捐赠并不积极的原因,除了对所在社区可能缺乏认同之外,调查中发现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发人深省:一是中方管理人员更多考虑自身利益,生怕企业参与捐赠会得罪外方,不愿意“节外生枝”;二是外方对于政府部门组织许多赞助活动反感,认为没有必要通过捐赠再向政府缴税。这两个原因实际上是由我国市场经济的整体的不完善造成的。
个人收入水平则直接影响个人的公益捐赠。我国的个人收入水平一直较低,贫困人口比重又很大。在城市,一个普通家庭的收入要用于日常生活、购买住房、子女教育,以及必要的娱乐消费等。家庭收入用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活,已经负担沉重,难以再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公益捐赠。而我国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很多地区的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以上两个因素是导致我国公益捐赠水平低的主要原因,这就为基金会募集资金带来了很多困难,抑制基金会的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制约了基金会的发展。
(二)法制不健全
我国的基金会发展历史短暂,而其法制化历程可以说才刚刚开始。目前的法制不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中也存在种种问题。
首先是由于没有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法律,基金会的法律定性并不准确。我国目前对包括基金会在内的非营利组织的立法只处于较低层面。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分为三种类型: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定位、基金会。这三种类型组织,分别由三部法规加以规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缺乏一部统一的非营利组织的上位法。非营利组织法的缺位,影响了这三种组织的法律地位,造成了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实际上的不平等。
再次是缺乏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基金会法制环境的健全不是一个孤立的任务。目前,《基金会管理条例》是基金会存在和运行的主要法律依据。《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刚刚出台,建立了规范基金会财务活动的基础。但是仅靠这样一部法规、一个文件是无法对基金会所有行为都做出规范,同样也不能给基金会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比如:公益捐赠的发票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制度,只有少数一些基金会或公益性社团能够从财政部门申请到税前全额扣除的捐赠发票,这也造成了基金会之间的不平等。据了解,有些有资格的基金会或社团在获得这种可以免税的捐赠发票后,向其他基金会转让。这种状况是与我国目前的税收体制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对非营利组织(含基金会)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少,也没有全面适应非营利组织(含基金会)特点的细致的减免税资格标准。税收优惠政策的缺乏,既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捐赠热情,也影响基金会的资金运作。与政府关系不顺
(三)我国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不是过密就是过疏,一直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相处方式。
我国基金会的起源与外国基金会不同,“官办”色彩浓厚。大部分基金会的产生不是源于民间意愿,很多基金会是政府为了拓宽资金来源,或是为了完成某方面工作,希望借助民间组织的形式,而由政府发起设立的。这一类官办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不尽相同。有的基金会能够借助政府的资金、人力、物力,逐渐建立其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并逐步走向自主管理的道路。但是这部分基金会的数目很少。很多“官办”基金会设立的实际理由就是为了解决某些政府部门人员的位置、职务、待遇问题,因人而设,往往发展为没有生机,以基金来“养人”为主要目的的休眠型机构。有的“官办”基金会设立的目标则是专门完成某项政府工作,实际上成为又一个政府部门。还有的“官办”基金会虽然以公益事业为目标,但是由于在领导者的任免、业务活动决策等方面受到政府部门过多的限制,没有自主权,而大大制约了发展。从在民政部登记的80多家基金会来看,基本上都有很浓的“官办”色彩。
而那些真正来自民间的“民办”的基金会,则往往难以与受到政府保护的“官办”基金会竞争,也难以获得政府的支持。很多政府部门对这些基金会不但予以关心,甚至还会刁难它们。《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以后,很多个人、企业有发起成立基金会的意图,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很多部门对于不是“自己人”的基金会不愿意管,这里面既有利益的关系,也有不愿承担责任的关系。
(四)内部管理混乱
基金会是否按照其宗旨开展公益活动,是否能有效地把社会募捐用于资助对象?往往受到其内部管理体制的影响。内部管理混乱,会打击公众对基金会的信任,损害基金会的形象。
内部管理混乱表现在内部民主决策制度的缺乏。很多基金会的理事会非常庞大,理事数目众多导致理事会难以召集,理事不能负起实际的责任,因此,基金会的权力往往集中在主要负责人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由其一人决定。有的基金会的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违背基金会的宗旨,违背捐赠人的意愿使用捐赠财产,损害了公众的利益。而由于制度的不健全,理事会无力制止这类行为,也没有监事会、内部审计等控制其行为的内部监督机制。基于这个原因,《基金会管理条例》把基金会的内部民主决策、监督制度的建立作为立法的重点。
内部管理混乱还体现在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管理的混乱为某些基金会工作人员挪用、私分捐赠收入创造了机会,还造成了基金会内部管理的高成本,无计划,影响了基金会实现社会效益。随着《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行,基金会内部的财务管理将走向规范。
(五)缺乏公众的支持
就我国现状来看,公众对基金会了解甚少,支持不够。
一是文化的差异导致中国公众的公益意识比较淡薄。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无宗教国家。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极端,却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中国人缺乏公益意识的一部分根源。公益事业在西方的发展起源于宗教慈善活动,在强大的宗教势力作用下,慈善活动规模比较大,具有规律性,进而产生基金会或是公益信托等专门形态。而中国人是从个人道德角度出发作一些善举。因而,中国的公益事业历来是小范围内以个人为主的行为,没有向一个非政府之外组织捐赠的传统。或者可以说,历史的差异导致中国人先天比较缺乏公益或慈善意识。近百年来,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又推动了公共管理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这进一步使得人们认识到公益事业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应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良药。而中国人对市场、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二是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不够,不足以唤起公众的关注。基金会的数量少、规模小,现有基金会的社会效益也不高,这使得基金会从整体上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既没有意识到公益事业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也没有体会到基金会在公益事业中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基金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78
一、基金会的性质 178
二、基金会的级别 178
三、基金会发起人 178
四、基金会的宗旨 179
五、基金会所在地 179
六、基金会的支出 179
第三节 基金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79
一、基金会发展的潜在需求分析 179
二、基金会发展趋势分析 181
(1)企业化/非公募化 181
(2)国际化 181
三、基金会发展前景预测 181
第四节 基金会发展战略建议(ZY PXS) 182
一、完善法律和税收体系 182
二、完善基金会内部治理模式 182
三、完善基金会外部监督机制 182
四、建立基金会运作的社会支持体系 183
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183
购买流程
 1.确认需求:您可以通过“站内搜索”或客服人员的协助,确定您需要的报告;
 2.签定协议:确认订购细节,签定订购协议;(下载协议)
 3.款项支付:您可通过银行转帐、支票等形式办理汇款;
 4.发货:收到汇款或凭证后,2至3个工作日内Email报告电子版;款项到帐后,快递报告纸质版及发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