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报告
-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报告
- 出版日期:2016-1
- 报告价格:印刷版:8000元 电子版:8000元 印刷版+电子版:8200元
- 订购电话:400-700-9383(免长话费) 010-80993936 传真:010-60343813
-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 下载WORD版本下载PDF版本下载订购协议
前言
2014年,国家高新区上报统计的企业总计7.6万家,共有从业人员1524.2万人,实现营业总收入22.9万亿元,工业总产值17.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4.4万亿元,净利润1.4万亿元,实缴税金1.2万亿元,出口创汇4272亿美元。高新区实现全口径生产总值(GDP)6.6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2.7万亿元。高新区总体上的工业增加值率为25.9%,净利润率为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5.3%;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9.3%,比2013年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出口创汇占同期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8.2%。
本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研究报告共十二章是智研咨询公司的研究成果,通过文字、图表向您详尽描述您所处的行业形势,为您提供详尽的内容。智研咨询在其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建立起了完善的产业研究体系,一整套的产业研究方法一直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本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研究报告是2015-2016年度,目前国内最全面、研究最为深入、数据资源最为强大的研究报告产品,为您的投资带来极大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智研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知识产权局、188bet金宝搏网站 提供的最新行业运行数据为基础,验证于与我们建立联系的全国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的权威统计资料。
报告揭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市场潜在需求与市场机会,报告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并分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报告目录:
第一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关概述 1
1.1 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界定 1
1.1.1 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 1
1.1.2 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划定 1
1.1.3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 2
1.2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定义特征 2
1.2.1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定义 2
1.2.2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基本特征 3
1.2.3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园模式 3
1.2.4 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类型 4
1.3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6
第二章 2013-2015年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分析 9
2.1 世界高新技术园区总体发展状况 9
2.2 世界成功高新科技园的发展特点 11
2.2.1 区位优势 11
2.2.2 创新机制 12
2.2.3 人力资源 14
2.3 世界一流高新科技园开发建设分析 15
2.3.1 成功科技园区评判标准 15
2.3.2 开发建设关键要素 17
2.3.3 开发模式分析 18
2.3.4 开发流程分析 20
2.4 世界高新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分析 21
2.4.1 管理模式主要类型分析 21
2.4.2 管理模式发展特点分析 22
2.5 世界高新科技园区运营分析 27
2.5.1 土地开发机制 27
土地开发是高科技园区建设中的基本工作。对政府主导发展的高科技园区来说,土地开发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确立园区土地开发的主体,即是由园区管理当局负责还是由专门的开发公司负责土地开发,以及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是许多园区为了吸引工业项目,不得不采取低于土地开发成本的价格出让土地以吸引外资,但由此导致的成本亏损由谁承担?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把政府管理和市场化运作较好地结合了起来。新竹是台湾当局主管的高科技园区,园区基础设施的投资被列入台湾“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由政府全额投资。园区管理局下设建管组和营建组负责土地开发事项,但本身并不直接开发土地,而是采取招投标形式发包园区的土地开发工程,以降低开发成本。建管组负责土地征收拆迁、地籍管理、工业区和住宅社区规划、土地拨用借用产权登记、土地厂房、住宅的出售和出租等管理事项。营建组负责建筑工程和公用设施的规划、设计、招投标、概算编制控制核对、验收和维护等事项。
开发区的生命力在于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土地开发服务于经济发展,因此土地开发的成本效益分析必须综合经济发展带来的税收和就业等社会收益。据了解,为吸引投资,新竹也采取了低于成本价的方式对外出租厂房。园区管理局负责基础设施的投资,至1999年底已投入214亿台币,但每年通过土地/厂房出租得到的租金仅5-6亿台币。很明显,新竹园区土地开发的成本和收益是不平衡的。但按照同期累计的工业销售额估计,新竹园区的税收远远超过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如1999年新竹园区的基建投资达30多亿台币,但2000年新竹园区的工业销售额超过了9000亿台币。由于新竹园区是台湾当局主管的园区,投入与产出(税收)均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因此新竹园区管理局本身不需要承担由土地开发和转让而导致的负债问题。
由上可见,即便是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给予土地开发的补贴对园区的发展来说也是合理的和必不可少的。补贴有两种形式,一种来自政府预算,另一种是采取市场经济机制下的政府保护价形式。前者以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为代表,后者以新加坡为代表。当然,政府在补贴土地开发的同时,也应重视通过市场化运作降低土地开发的成本。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工程建设采用招投标形式,裕廊开发公司通过扩大土地开发面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等。
2.5.2 招商机制 28
从发展机制来看,开发区可以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类开发区在招商机构设置和招商活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内生型开发区的发展动力来自于自身的竞争优势。投资来源早期以政府采购为主,后期以风险资金和公司衍生为主。硅谷是典型的内生型开发区。外生型开发区,初期以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后逐步演变为“引进-消化-出口”模式。跨国公司、海外学人是外生型开发区的主要招商对象,其招商机制较为成熟,有各种招商机构和招商活动。
1.营建招商网络平台
招商具有相当的综合性,既是土地开发商出售和出租土地和厂房的商业行为,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方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招商机构既有管理职责,又有园区用地营销的任务。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一致性的招商机构网络平台是提高招商效率的重要因素。
营造跨部门的招商网络平台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核心机构必须权限大、层次少、人员精、效率高,也就是说拥有统管全局并对开发区事务做出自主决策的权利。从事决策与执行决策的层次要尽量精简,办事人员要高素质,精明强干;行政工作效率高,办事雷厉风行、立竿见影,不拖泥带水。营造跨部门的招商网络平台另一个重要条件是管理工作法律化、规范化、一元化,搞好管理工作不仅要立法,使各项管理工作法律化、规范化,而且立法要具体化、明细化,具有可操作性。新加坡和台湾在这方面作的比较好,不仅有完备的立法,还有详细具体的实施细则,如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范围、各项收费标准、工资制度等等,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这样,依法管理、照章办事,管理程序趋于规范化。
新加坡的招商组织机构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局,隶属于新加坡贸工部管辖,经国会立法并颁布后才成立,为半独立的法人机构,并在海外设有驻外机构。该局拥有法律赋予的充分的行政权力,负责制定投资政策法令、开展咨询服务、对外宣传推广、与前来投资的客商洽谈投资项目、审查投资申请等。局内各职能机构职责分明,职员有职有权,只要是属于权限范围内的事,无需请示汇报,可以自己决断,因此工作效率非常高。外商在与经济发展局驻外机构接洽得到同意后,只需在机场停留一天时间,经济发展局就可以为外商办妥所有手续。因此,新加坡的招商组织经验就是在权威机构-经济发展局内部形成一个跨部门的机构网络平台,其成员彼此紧密合作,共同讨论面临的挑战并达成一致性的发展理念,从而保证执行战略规划的连续性、政策的连贯性、适当的灵活性以及为外商服务的一致性。
2.创建园区优良的投资环境
高科技园区投资环境包括区位、低风险的商务环境、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跨部门的办事机构网络、人力资源和生活环境等要素,每一要素都要接受国际机构的评估。良好的投资环境是高科技园区招商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以新加坡为例,其裕廊园区具有以下五大优势:(1)具有战略性的区位。例如国际贸易中心可以提供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环境、良好的贸易基础设施和贸易促进中介机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大量的商业银行和银行代表处以及国际货币经纪人,提供外汇汇兑和货币市场服务在内的全方位银行服务。(2)低风险的商务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性、政府政策的连贯性、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竞争优势。(3)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新加坡的机场和海港连续多年被国际著名机构列为世界最好的机场和海港之一。(4)拥有大量的杰出专家和高技能劳动力。(5)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以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依托,使裕廊工业区成为世界上最富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
2.5.3 发展路径 30
高科技园区设立的目的就是要创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创新中心,抢占高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但一个高科技园区能否真正成为区域创新中心,将取决于它建立之后的发展路径。以下分析新竹和硅谷两种发展路径。
1.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成立于1980年代中期,经过了“科技引进、人才培训”、“科技生根、市场开拓”、“科技突破、产品创新”等阶段的发展,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从外生型开发区成功转变为内生型开发区,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十大园区之一。截至2000年底,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88.36%,外资仅占8.14%。2000年,工业园区的劳动力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多于1/3。
备注:a.外资包括之国家-美国、瑞典、德国、瑞士、日本、新加坡、荷兰等。
b.不含其它园区事业。c.政府投资事业共计18家,实收资本额:576.41亿台币,主要为:联电、台积、世界先进、力晶、旺宏、中德电子、慧智、美台、联合光纤、光罩等10家公司。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时期:
1.1 “代工”时期
虽然新竹园区的附近有台湾最好的工科大学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以及工业技术研究院,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科研力量仍属薄弱。因此,直至80年代后期,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整体的研发力量不强,大多数厂家主要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质量降低废品率,成为跨国公司一道或者几道工序的专业加工点,或者为跨国公司生产某种零部件以及相关的配套产品,这一时期新竹的生产特点被称之为“代工”的生产模式。
1.2 自主发展时期
台湾60年代留学美国人数较多,到80年代末期这些人员多数位居美国高科技公司的中高层,面临退休或者被裁员的命运。台湾当局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放宽了“侨外投资”限制,并提供优厚的条件吸引这批人进区投资。1987年台湾引进美国著名半导体生产厂商德州仪器公司的张忠谋任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并引进相关技术人员,开始集成电路技术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不仅提高了电子器件的生产工艺,而且使新竹集成电路的研发和生产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而使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开始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自1995年前后开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才真正走上“代工”———自主研发的发展模式。
2.硅谷的内生型发展路径
2.1 地方网络的工业体系
硅谷有一个以地方网络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能促进各个专业制造商集体学习和灵活地调整一系列相关的技术。密集的社会网络和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弘扬了不断试验探索和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各公司之间开展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又通过非正式交流和合作,相互学习技术和变化中的市场营销方法;松散联系的班组结构鼓励了公司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与公司外的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横向的交流。在网络系统中,公司内各部门职能界限相互融合,各公司之间的界限和公司与贸易协会和大学等当地机构之间的界限也已打破。
2.2 良好的企业衍生环境
众所周知斯坦福大学对硅谷的形成曾起过重要作用,但1950年以后硅谷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来的研究特别强调了硅谷企业衍生机制对促进硅谷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中费尔查德公司的成长及衍生是一个著名的例子。1947年美国新泽西贝尔实验室的三名工程师发明了晶体管并获诺贝尔奖。1955年三人中的肖克利从美国东部迁居硅谷,就职于贝克曼仪器公司。次年,肖克利成立自己的公司,即肖克利电晶体公司,并网罗了主要来自贝尔实验室的8名优秀工程师。但这些工程师于1957年在费尔查德?卡米拉协助下又成立了费尔查德半导体公司(中译为仙童公司),其中的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后来这些工程师又分道扬镳创建自己的公司。今天硅谷半数重要的半导体公司如英特尔(1971年发明微处理器)、先进微设备、全国半导体等均可追溯到费尔查德公司。硅谷这种良好的企业衍生机制,一方面不断产生信息革命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构成硅谷持续发展的动力。
90年代以来,硅谷的企业衍生进一步扩散到台湾的新竹,推动了新竹向内生型高科技园区的转化。
2.5.4 创建以产业群为特色的经济空间 32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产业群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正方兴未艾。哈佛大学教授波特认为群就是属于不同产业但是彼此关联的公司的地理集聚。群的组成部分还有知识生产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包括经纪人和咨询顾问)和客户。硅谷具有驱动力的群是:计算机/通讯业、半导体/半导体设备业、软件、生物科学、国防/空间科学、创新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吸纳了硅谷近40%的就业人口。群是动态发展的,过一段时间,现存的群将转换,新的群将从区域人才和科技培养基中生长出来。因特网产业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崛起中的因特网群是由现存群的公司组成,包括计算机/通讯业、软件业、金融和零售业等,还包括新的“dot com”产业。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是继硅谷之后又一个成功的高科技园区,其成功的原因得自于以IT产业群的形成。该园区以集成电路的生产为核心,首先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产业链,同时囊括相关的晶圆材料、电脑及周边、通讯、光电半导体、精密仪器等产业。园区集中了311家企业,年营业额达9283亿台币。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营业额负增长28%,为6619亿台币。园区与台湾的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为邻。这两所大学拥有学生18000余人,除了提供优秀人力之外,还在人才培训上给予园区厂商充分支援。毗邻园区的还有著名的工业技术研究院,设有电子、光电、电脑与通讯、材料、机械、化工、能源与资源等7个研究所,以及航天、测量、生物医药工程、工业安全卫生等4个研究中心。该院以技术转移或成立衍生公司的方式,在园区内成立的公司已超过30家。园区内另有台湾当局设立的三个实验室,分别为高速电脑中心、同步幅射研究中心与太空计划室。其他研究单位尚包括精密仪器发展中心、晶片设计制造中心以及设立于交通大学校区内的毫微米实验室,这些研究单位与区内厂商密切合作,共同进行研发工作。
2.5.5 科技园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联动发展 33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高科技园区是一种新的产业空间,其发展必然对区域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起重要影响。但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科技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比较复杂,形成以下两种不同的基本模式。
自发型城市化模式,以硅谷为代表
硅谷位于旧金山以南,涉及4个县和圣何塞市的范围,长48公里,宽16公里,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1950年代时期,硅谷还是以农村为主。70年代起,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硅谷迅速转变为城市化地区。1980年硅谷地区的人口有180万,至2000年人口增至246万,增长了36.7%,占旧金山大都市区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其原因是同期硅谷的就业人口从90万增至141.8万,增长了57.6%。但由于硅谷是自发形成的高科技园,加上又是跨行政区界线发展的产物,城市规划的传统一直很弱,因而硅谷目前面临着较严重的城市发展问题,如房价上涨、交通阻塞、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等。
有计划的城市化模式
园区的发展由政府投资,园区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因此也有完善的城市规划,通过园区的发展带动人口的增加。这种类型又可以分为两种亚类。
第一种亚类以前苏联时期建设的新西伯利亚城和日本的筑波科学城为代表。其特点是国家集中投资,规模较大,以科学研究为主。但不论是新西伯利亚城还是筑波,由于缺乏高科技产业,城市人口的增加都比较缓慢。
第二种亚类以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台南科学工业园区和韩国的光州技术城为代表,特征是产学研一体化,有较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功能,但园区的总体规模不大。台湾新竹、台南两个园区的规模均只有6平方公里左右,园区土地主要用于生产、基础设施和绿化,生活用地很少。目前在新竹园区的就业人口已达10万,但大量职工只能住在园区的周边地区,造成通勤时间的交通拥挤。
第三章 2014-201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环境分析 34
3.1 经济环境 34
3.2 产业环境 35
第四章 2011-201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分析 36
4.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战略意义 36
4.1.1 高新区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未来 36
4.1.2 高新区的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36
4.1.3 高新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源地 37
4.2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综述 37
4.2.1 中国高新区的主要发展阶段 37
4.2.2 “十一五”国家高新区发展综述 39
4.2.3 国家高新区发展成就阐述 50
4.2.4 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分析 51
4.3 2014-2015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行分析 56
4.3.1 园区经济运行状况 56
4.3.2 园区企业发展状况 58
2013年,全国114家高新区共有71180家企业纳入统计,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99648.9亿元、工业总产值151367.6亿元、净利润12443.6亿元、上缴税额11043.1亿元、出口创汇4133.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14.9%、19.1%、13.7%、8.3%。
鉴于2013年新升级的9家高新区无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涉及高新区2013年数据与上年比较时,均以2012年统计的105家高新区的同口径数据进行比较。
2013年,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3063.5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重达到11.1%,其中35家高新区的园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高新区出口创汇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22096亿美元)的比重为18.7%。各项指标所占比重较上年均有所提高。
2013年,高新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和工业增加值率均保持稳定,分别为6.2%和19.1%。高新区企业技术收入达到151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6%;技术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7.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企业技术收入结构上看,技术转让收入为269.5亿元,占技术收入比重为1.8%;技术承包收入为3021.3亿元,占20.0%;技术咨询与服务收入为6657.8亿元,占44.1%;接受委托研究开发收入为981.3亿元,占6.5%。服务性技术收入占到企业技术收入的一半以上。
2014年,国家高新区上报统计的企业总计7.6万家,共有从业人员1524.2万人,实现营业总收入22.9万亿元,工业总产值17.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4.4万亿元,净利润1.4万亿元,实缴税金1.2万亿元,出口创汇4272亿美元。高新区实现全口径生产总值(GDP)6.6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2.7万亿元。高新区总体上的工业增加值率为25.9%,净利润率为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5.3%;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9.3%,比2013年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出口创汇占同期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8.2%。
4.3.3 园区产业结构分析 61
4.3.4 园区科技创新情况 63
4.3.5 分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67
4.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分析 68
4.4.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特点 68
4.4.2 聚集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聚群阐述 71
4.4.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的合理化方案 72
4.5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3
第五章2015年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状况 77
5.1 广东省 77
5.2 浙江省 79
5.3 江苏省 81
5.4 湖北省 85
5.5 湖南省 86
5.6 安徽省 87
5.7 其他地区 91
5.7.1 辽宁省 91
5.7.2 吉林省 91
5.7.3 四川省 92
5.7.4 河北省 94
5.7.5 河南省 95
5.7.6 内蒙古自治区 96
第六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分析 99
6.1 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与方法 99
6.1.1 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 99
6.1.2 产业园区新的规划理念 101
6.1.3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102
6.2 影响中外科技园区规划主要理论 104
6.2.1 技术创新理论 104
6.2.2 增长极理论与创新扩散理论 105
6.2.3 空间扩散理论 106
6.2.4 苗床理论 107
6.2.5 三元参与理论和五元驱动理论 108
6.3 高新科技园区规划原则 109
6.3.1 城市定位 109
6.3.2 项目发展评估 109
6.3.3 创新环境的创造 109
6.3.4 区域规划、空间发展模式选择 110
6.3.5 可持续发展战略 111
6.4 中国高新园区升级的规划思路分析 111
6.4.1 主题特色型 111
6.4.2 综合城区型 112
6.4.3 升级规划启示 113
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分析 116
7.1 中国高新区开发建设模式分析 116
7.1.1 高新区主要发展模式 116
7.1.2 高新区开发模式分析 120
7.2 中国高新区投融资模式分析 121
7.2.1 初级投融资模式 121
7.2.2 发展投融资模式 122
7.2.3 创新投融资模式 123
7.3 中国高新区招商模式分析 124
7.3.1 高新区招商模式比较 124
7.3.2 高新区招商模式选择 126
7.4 高新科技园区运营服务模式分析 128
7.4.1 创新孵化新模式 128
7.4.2 专业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128
7.4.3 全面的人才服务平台 129
7.4.4 完善的后勤服务平台 129
7.5 中国高新区管理体制分析 130
7.5.1 高新区管理模式分析 130
7.5.2 高新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分析 131
7.5.3 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133
7.5.4 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135
7.6 中国高新科技园区的运营环境构建 136
7.6.1 高新科技园区的外部环境建设 136
7.6.2 高新科技园区的内部建设分析 137
7.7 中国高新区企业集群整合研究 137
7.7.1 整合背景分析 137
7.7.2 整合关键要素 139
7.7.3 整合对策分析 141
7.7.4 整合案例分析 143
第八章国内外高新园区开发运营比较 145
8.1 国内外高新科技园区比较研究综述 145
8.1.1 目标和功能比较 145
8.1.2 体制和政府作用比较 146
8.1.3 发展模式比较 148
8.1.4 区位选择比较 149
8.1.5 规划建设比较 151
8.1.6 主要结论与建议 153
8.2 国内外四大高新科技园区比较分析 154
8.2.1 产业结构 154
8.2.2 研发投入 155
8.2.3 人才政策 156
8.2.4 风险投资 157
8.2.5 中介组织 159
8.2.6 政府支持 160
8.3 国内外高新科技园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161
8.3.1 加快风险投资发展 161
8.3.2 发挥政府采购作用 162
8.3.3 完善产学研体系 163
8.3.4 注重培育中小企业集群 164
8.4 中国高新区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165
8.4.1 集群效率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强力支撑点 165
8.4.2 差异化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精髓所在 165
8.4.3 核心技术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灵魂 168
第九章 2011-2015年国外典型高新技术产业园案例分析 169
9.1 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 169
9.1.1 园区概况 169
9.1.2 主要特征分析 170
9.2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173
9.2.1 园区概况 173
9.2.2 主要特征分析 175
9.3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 175
9.3.1 园区概况 175
9.3.2 主要特征分析 176
9.4 日本筑波科学城 177
9.4.1 园区概况 177
9.4.2 主要特征分析 178
9.5 其他典型园区介绍 180
9.5.1 爱尔兰国家科技园区 180
9.5.2 法国索菲亚科技园 181
9.5.3 美国128公路高技术产业带(硅路) 182
第十章 2011-2015年国内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析 184
10.1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科技园区) 184
10.1.1 园区概况 184
10.1.2 主要特征分析 186
10.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191
10.2.1 园区概况 191
10.2.2 主要特征分析 192
10.3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5
10.3.1 园区概况 195
10.3.2 主要特征分析 196
10.4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
10.4.1 园区概况 198
10.4.2 主要特征分析 200
10.5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
10.5.1 园区概况 202
10.5.2 主要特征分析 204
10.6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205
10.6.1 园区概况 205
10.6.2 主要特征分析 206
10.7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8
10.7.1 园区概况 208
10.7.2 主要特征分析 210
10.8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2
10.8.1 园区概况 212
10.8.2 主要特征分析 215
10.9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8
10.9.1 园区概况 218
10.9.2 主要特征分析 221
10.10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2
10.10.1 园区概况 222
10.10.2 主要特征分析 223
10.11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3
10.11.1 园区概况 223
10.11.2 主要特征分析 224
第十一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前景与规划分析(ZYCSM) 226
11.1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前景趋势分析 226
11.1.1 产业园区的发展前景分析 226
11.1.2 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分析 226
11.2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227
11.2.1 发展形势 227
11.2.2 总体战略 228
11.2.3 重点任务 229
11.2.4 保障措施 235
11.3 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 238
11.3.1 规划出台背景 238
11.3.2 主要内容介绍 238
11.3.3 规划解读分析 239
11.4 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 243
11.4.1 规划出台背景 243
11.4.2 主要内容介绍 245
11.4.3 规划解读分析 247
11.5 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案例介绍 254
11.5.1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254
11.5.2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 257
11.5.3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259
11.5.4 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262
11.5.5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265
第十二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政策解析 268
12.1 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 268
12.1.1 立法支持 268
12.1.2 财政投入支持 269
12.1.3 实施税收优惠激励政策 269
12.1.4 实施特殊的信贷优惠政策 270
12.1.5 开辟风险投资渠道 270
12.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环境分析 271
12.2.1 国家高新区政策环境综述 271
12.2.2 各地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74
12.2.3 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政策 282
12.2.4 中国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282
12.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研究 283
12.3.1 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借鉴 283
12.3.2 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问题 286
12.3.3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探讨 290
12.4 《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295
12.4.1 政策出台背景 295
12.4.2 主要内容介绍 296
12.4.3 政策解读分析 296
12.5 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法规 297
12.5.1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 297
12.5.2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301
12.5.3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311
12.5.4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315
12.5.5 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 323
12.6 地区层面相关政策法规 328
12.6.1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328
12.6.2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申报暂行办法 334
12.6.3 安徽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办法 336
12.6.4 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337
12.6.5 海南省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暂行) 343
相关报告
- 2016-202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01-27
- 2016-2022年中国产业园区行业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6-09-18
- 2016-2022年中国新型建筑产业园区市场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6-09-18
- 2016-2022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园区市场前景研究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2017-01-17
- 2016-2022年中国LED产业园区市场前景研究与投资可行性报告2017-01-17
- 2016-2022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7-01-26
- 2017-2022年中国LED产业园区市场前景研究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2017-06-01
- 2017-2023年中国产业园区行业分析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2017-12-09
购买流程
1.确认需求:您可以通过“站内搜索”或客服人员的协助,确定您需要的报告;
2.签定协议:确认订购细节,签定订购协议;(下载协议)
3.款项支付:您可通过银行转帐、支票等形式办理汇款;
4.发货:收到汇款或凭证后,2至3个工作日内Email报告电子版;款项到帐后,快递报告纸质版及发票。
2.签定协议:确认订购细节,签定订购协议;(下载协议)
3.款项支付:您可通过银行转帐、支票等形式办理汇款;
4.发货:收到汇款或凭证后,2至3个工作日内Email报告电子版;款项到帐后,快递报告纸质版及发票。
最新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停车场建设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全景调查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商业地产市场调查与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亮化工程市场运行动态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智能小区建设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可行性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工程承包行业深度调研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基建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建筑设计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深度评估与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热点报告
- 2014-2020年全球二手房交易市场前景研究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 2012-2016年中国房地产类网站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12-2016年中国钢结构行业竞争格局与前景预测报告
- 2012-2016年武汉房地产市场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2012-2016年四川省建筑业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12-2016年中国房地产中介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1-2015年房产中介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行业调研报告
- 2012-2016年珠海房地产市场供需预测与前景评估报告
- 2012-2016年济南房地产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报告
- 2012-2016年中国智能家居(智能住宅)行业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11-2015年中国房地产金融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2-2016年中国建筑业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